yigang 发表于 2007-4-3 22:13

原帖由 wu2198 于 2007-4-3 11:20 发表



你所认捐的:已核实是男孩.是我眼光有问题:red:
这个眼光的确是很有问题

methel 发表于 2007-4-3 22:16

要不去帮他们,可能很多孩子连小学都没钱上完,更谈不上初中和技校了

xu016 发表于 2007-4-3 22:46

个人对教育的认识

受过教育的的人的最大特点并不是拥有知识,知不知道孙中山先生死于哪一年并不会对一个孩子的将来有什么影响。
相反,受过教育的人应当获得的是健全的人格和探询、获得知识的能力。
填鸭子式的教育唯一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产品”,而非“人”,
看一个人是否是知识分子就看他能否独立思考。:red:

principessa 发表于 2007-4-3 22:49

原帖由 xu016 于 2007-4-3 22:46 发表
填鸭子式的教育唯一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产品”,而非“人”,
看一个人是否是知识分子就看他能否独立思考。...


同感:han:

wu2198 发表于 2007-4-3 22:51

原帖由 xiujian 于 2007-4-3 21:51 发表


有意思~~~:red: :red:

锈MM快生了吧?:red:

yaoyue 发表于 2007-4-3 23:05

原帖由 methel 于 2007-4-3 22:16 发表
要不去帮他们,可能很多孩子连小学都没钱上完,更谈不上初中和技校了
所以我说用两种捐助的形式,一种是对个人的认捐,一种是公共基金的形式。前者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小学和初中的幼童,捐助者应有责任和耐心常年提供帮助,提供帮助的内容也应广泛一些,除提供资金外,还应有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衣物,书籍等等,可能的话包括常用药物;后一种可以吸收广大捐助者的无定向的资金,主要是以资金为主,可以投放在高一级的专业技能学校,或当地的赤脚医生的药品费用等等。我的话不知你看明白否?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儿时家长对我们的期望的形式去看待扶贫事业,对城市里的人和贫困山区的人来说教育是有不同的针对性的,不要想着一步登天,不要指望在一代人身上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帮助只能是一段时间,但要起到关键的作用,首先要想到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观念,是生活来源,是适应外面世界的技能,是他们长远的未来,而不是班级或年级前几名,教育的意义首先是普遍性,而不是体育竞赛,我们不可能相信在当地的学业第一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依然能出类拔萃,这不是在选拔运动员,而是“全民健身”,那些生活无照落,用你的钱在学校里拿个高分你就坦然了?!居然还会有人自夸自己眼光好!好象是投资在一匹赛马上,新的赛季跑的成绩不错,这是扶贫的态度吗?简直是让我气愤!你捐助的对象拿成绩单给你看就是你捐助的目的吗?帮助他人一定要讲个方法,我们的帮助一定是要有长期的影响力,而不是短期的,这就象在贫困地区修路是一个道理,通了“路”,你的帮助才有长远意义,一个不通路的地方,你给他建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也毫无意义!有了路,一群“小作坊”也能红红火火!:han:

ming 发表于 2007-4-3 23:05

不要总觉得一个贫困地区的学生就应该去读大学,或者高中,他们最需要的是基本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而不是一两个人考上大学全村的人都感到骄傲,这对于他们这个群体来说是很悲哀的,教育没有真正为他们带来实惠,又变成了“精英教育”!

也许这就是我们多年的教改成绩,已经灌输到所谓的有文化人的脑里。

xu016 发表于 2007-4-3 23:09

回复 #127 ming 的帖子

非但没有实惠,而且只会浪费家里本已经拮据的资金。

ming 发表于 2007-4-3 23:10

多生孩子也许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不知道如何不生!:loveliness:

xu016 发表于 2007-4-3 23:12

回复 #129 ming 的帖子

也有一个客观的原因:节育的代价不能承担,其它娱乐太少:red: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完整版本: 2007春季论坛爱心组走访照片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