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人民日报消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4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5.24
“一加一降” 优化产业结构(政策解读 • 关注宏观调控)
142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限
  贸易增长方式更重质量

  自6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其中,对142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这次关税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既着眼于进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又着眼于增加能源、资源类产品、关键零部件和生活日用品的进口,有利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同时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扩大国内消费。

  对此次调税,有专家概括为“一加一降”、“一抑一促”。“这将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同时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促进贸易平衡,实现外贸进出口更好、更协调发展。”

  80多项钢铁产品加征出口关税

  钢材出口成本将增10%以上

  在被加征出口关税的142项产品中,有80多项钢铁产品将被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这些产品主要包括普碳钢线材、板材、型材以及其它钢材产品。同时,去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税率也由10%提高至15%。

  这是今年4月份我国对部分钢铁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或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后,再度对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发力。“此举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政府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坚决态度。”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说。

  “如果说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还难以预测的话,那么此次加征出口关税,肯定对出口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比如对贸易商而言,加征出口关税后,出口热轧卷等钢材产品,已基本无利润可言。”徐向春分析说,“中长期来看,这几项重大措施连番出台,钢材出口成本将增加13%至18%。”

  来自海关的统计信息显示,今年我国钢铁出口持续增长。1—4月累计出口钢材2129万吨,同比增长132%。其中,4月份钢材出口716万吨,同比增长165%;较去年12月份的555万吨高出161万吨,增幅达到29%,创历史新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高一资”产业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一些地区还在违规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

  此次“征税政策”出台之后,在出口政策的总体框架中,大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归零,80多种钢铁产品实施出口征税,是设定了钢铁出口的“成本门槛”。这些措施的推出,“有利于控制钢材等相关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过快增长,有利于正确引导投资,促进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商务部人士表示。

  另外,财政部还开征了天然石墨、稀土金属、部分有色金属废碎料等产品10%的出口关税。

  煤炭及部分生活用品进口关税降低

  减少贸易摩擦、鼓励国内消费

  此次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政策,将对209项资源性产品、零部件类及部分涉及百姓生活的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其中,煤炭、燃油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降为0%—3%;排液泵、密封件、轴承及阀门等零件、空调和冰箱用压缩机及其零件、工程机械零件、照相机零件、电视机零件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暂定税率降为2%—6%。

  专家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贸易顺差,优化进出口结构,减少贸易摩擦。

  海关统计显示,4月份我国贸易顺差168.8亿美元,尽管比一季度的增速大幅减缓37.5个百分点,但仍较3月份的68.7亿美元增长1倍多。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464.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为了促进国内消费,对包括婴儿食品、厨房炊具、餐具、食品加工机、建筑材料、装饰用陶瓷、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进口暂定税率为6%—17%。预计在调整后,这些产品价格将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商务部有关人士认为,减顺差,一方面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但不能简单地依靠减少出口,关键是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优化出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创新之路(国企典型)
——中化公司市场化转型纪实
本报记者 王炜

     《人民日报》 ( 2007-05-25 第01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从一家资不抵债、困难重重的老国有外贸企业,到一家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市场竞争能力突出的新型央企,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称“中化公司”)立足市场竞争和持续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化转型,使企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1999年到2006年,公司年均利润增长率30.8%,年均销售收入增长率10.97%,业绩连续多年居中央商贸企业首位。
  “看现在的辉煌,你绝对想不到,就在10年前,公司还处在战略不清、管理粗放的状态,甚至濒临破产。”中化公司总裁刘德树说。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公司探索出一条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重现辉煌,“可以说是浴火重生。”

  面临危境——

  决不放弃,主动出击

  在计划经济年代,当时还叫做“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的中化公司,曾经是中国进出口规模最大的专业外贸公司。1998年是中化公司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随着外贸经营权放开以及国家石油、化肥经营体制的改革,中化丧失了长期赖以生存的政策性资源,一下被推到了市场面前。

  就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化现金流急剧恶化,外资银行全面收缩对中化公司的信用支持,境外信用额度从35亿元跌至不足20亿元,内忧外患引发了企业严重的支付危机。“我曾经一晚上接过四个告急电话,公司当时的总裁办公会被称作‘救火会’。”刘德树回忆道。

  中化1998年底总资产410.4亿元,净资产82.3亿元,而不良资产和潜在亏损竟高达数百亿元,公司实际上已资不抵债,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当时很多员工都很灰心,认为企业没希望了。”刘德树说,“但我们没放弃,决定主动出击,先给企业‘止血’。”在公司的积极争取和协调下,1999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向中化提供了2.5亿美元的专项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接下来的几年,总裁亲自带队,一家一家拜访了30多家外资银行,说服他们恢复信用额度。“因为企业状况不好,当时银行根本没有头面人物见我们,跟我们谈判的都是风险部门、法律部门,要说服他们非常艰难。”最终,多数银行还是被中化高层的诚信、务实和新的发展规划“说动”。同时,公司对外债成功进行重组,资金压力得以缓解,也重塑了在金融市场上的形象。

  “如果当时一味怨天尤人、等靠要,恐怕企业早就破产了。”刘德树说。

  创新经营模式——

  积极竞争,做强主业

  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后,中化痛定思痛,认识到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一是经营模式未能因时而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内部没有建立科学的管控机制,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全方位市场化转型,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才是公司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的唯一出路。

  针对产业定位模糊、经营资源分散、业务形态单一、盈利能力弱等问题,中化创造性地制定了“一二三”市场化战略。“一种能力”是指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两个延伸”是指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上下游和国内外延伸;“三大支柱”是指借助研发、金融及营销服务的支持,建立石油、化肥和化工三大核心业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历史上中化曾在很多不相关领域大量铺摊设点,最多时拥有各级境内外机构近600家。许多机构不仅不创造价值,反而由于管理失控给企业留下了大量不良资产。1999年—2001年,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公司进行了疾风暴雨式的撤并重组,退出了大量的非主营业务领域,共关、并、转无价值的下属企业400余家。同时,中化集中经营资源,在2000年—2006年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战略性投资约162亿元,初步建立了石油、化肥、化工三大主业的发展格局。2006年,三大主业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已达82%。

  “服务创造价值”,为了改变长期依赖政策性资源盈利的局面,中化要求各经营单位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突出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引导下属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渗透,在最有价值的环节上强化竞争地位,有效地促进了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逐步从贸易代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进而向产业服务型转型。

  “今天的中化公司,经营内涵上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贸企业,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刘德树说。

  创新管理体制——

  完善内控,方向坚定

  企业要市场化转型,内部管理机制不改不行。“相对经营模式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会损害一些人的切身利益,这个过程要痛苦得多。”刘德树坦言。

  为了加强风险管控、加快信息化建设,1999年,中化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率先引入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对业务运营进行实时监控和全过程跟踪。然而,这项改革一开始却很艰难,很多员工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是怎么操作业务的,觉得很受约束。“这恰恰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刘德树说,“我们必须把所有员工的操作流程都暴露在阳光下,才能控制风险。”经过三四年不遗余力的推行,最后还是得到了员工们的接受,在全系统内上线运行。

  “困难重重,但方向坚定”,这是中化上下对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的普遍印象。1998年以来,中化进一步明确了集团总部功能,建立起扁平、高效的职能管理架构;建立起以“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及预算—绩效评价—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建立起各业务环节相互监督制约的内控体系……“通过这些改革,企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市场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面对成绩——

  如履薄冰,永不自足

  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转型,使中化面貌发生了变化。2006年底,中化公司总资产达到695亿元,净资产达到263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69%和210%。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84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3.76亿元,占商贸板块中央企业总额的近1/4。尽管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化依然排进了《财富》全球500强,已经是第十六次入围。

  “我们能走到今天,秘诀就是勇敢参与竞争,大胆进行创新。”在刘德树看来,现在企业最大的挑战来自内部。“企业有了成绩,最容易失去创业的激情和创新能力,那样就不会再和自己‘较真儿’了。”为此,公司每次绩效评价会的主题都是寻找差距,专门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查找不足月”,并把“追求高业绩”、“创新”、“艰苦创业”等要求纳入对全体人员的绩效考核目标之中。去年,公司组织领导干部和部分员工研读了《甲申三百年祭》一书,“通过了解一个王朝的灭亡,我们都感受到,作为担负重要使命的国企,我们应该时刻如履薄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竞争和创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连续6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税收政策——
“钢铁税政”力促结构调整(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原国锋

     《人民日报》 ( 2007-05-25 第06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财政部的一则消息在钢铁业掀起波澜:自今年6月1日起,对80多种钢铁产品加征5%至10%的出口关税;将去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税率由10%提高至15%。这已是自2004年以来第六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税收政策。
  目标——

  指向节能和环保

  “这一钢材出口调控政策,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钢铁出口调控力度最大的一次。不但对钢铁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还关系着相关的许多产业。更重要的是,它还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对资源型、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将会严格控制。税收政策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威力。”中国钢铁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对于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将继续扩大,而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额将提高。”

  此次“钢铁税政”出台之后,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总体政策框架体系已基本成型:大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归零,表明国家不鼓励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品过度出口的坚决态度和明确定位;对80多种钢铁产品实施出口征税,是设定了钢铁出口的“成本门槛”;再加上国家近期强力推行的关停和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进程,是在生产和出口“两道闸门”上同时限制低效产品的充分释放;对高档钢铁产品和特钢品种,将适当保留出口退税,鼓励结构调整。

  据介绍,财政部还将完善资源税制度,扩大征收范围,改进计税办法,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额,并且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严格资源开采的准入制度。

  影响——

  遏制钢铁出口过猛势头

  钢铁出口增长太猛,这是导致这次钢铁税政出台的最直接原因。

  此前,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归零”和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出口许可管理这两项政策。但很难遏制住钢铁出口的猛烈势头。据统计,今年4月份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再一次大幅增长,创出了新的历史纪录。其中钢材出口716万吨,同比增长165%。而去年末,一些咨询分析机构认为今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将会有所回调,全年出口量估计在3000万吨左右。但今年前4个月的实际出口量已超过2000万吨。而且,一直被视作出口数量“合理标尺”的“在钢铁总产量中占比不超过10%”的界限也在被打破。去年,中国钢铁出口总量占总产量的9.2%。

  征税政策公布后的第一天,国内市场现货及远期合约均出现下跌,观望以及悲观气氛加重。  

  北京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信息总监徐向春认为,尽管国内出口较多的建筑钢材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目前在资源供给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价格仍出现下跌,表明市场观望、悲观气氛加重,对后市并不看好。

  有分析人士认为,钢铁税政给钢铁出口带来的影响会逐渐显现。但也不会使国内钢市或钢材出口市场面临“崩盘”。中国钢材出口总量将会逐渐进入受控状态,但中国钢材不会“完全退出国际舞台”,因为国际市场对中国钢材的依赖度在上升,而且短期内无可替代。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出口结构。

  契机——

  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好时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玉峰说:“国内钢铁企业大多数生产的产品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这类产品被加征更高的出口关税后,出口数量将会下降,这将导致国内市场的初级钢铁产品价格很可能出现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利润下降。但这给大型龙头企业进行行业内的收购兼并提供了机会。如果国家再能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对推进高污染、高能耗的小钢铁企业的关闭,对加速钢企联合重组、改善钢铁产品结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供了条件。”   

  在国际市场价格有所下滑和政策调控的双重挤压下,下半年钢材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很可能出现下滑。出口数量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将直接加重国内市场供应压力和影响市场信心。如果国际市场能够进一步走强,淘汰落后产能进展顺利的话,将缩小市场下跌空间。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主要是受制于铁矿石资源瓶颈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但如果钢材价格走低,一批中小型企业可能退出市场。此举将促进国内钢铁市场大洗牌,兼并收购更加频繁,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从出口退税到加征关税(新闻链接)

  为遏制钢材出口热,自2004年以来连续5次下调其出口退税,并对部分型号钢材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将加征钢铁产品出口关税:

  1.2004年1月,将钢材产品退税由原来的15%下调至13%;

  2.2005年4月,取消生铁、钢坯等钢材半成品的出口退税;

  3.2005年5月,将板材、线棒材出口退税由13%下调至11%;

  4.2006年9月,将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

  5.2007年4月15日,将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出口退税率降为5%,型材、盘条等另外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全部取消出口退税;

  6.2007年4月30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公告,决定从5月20日起对部分型号的热轧卷材、冷轧板材等钢材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7.2007年5月21日,财政部宣布,自今年6月1日起,对80多种钢铁产品加征5%至10%的出口关税;将去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税率由10%提高至15%。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数控走出自主创新之路(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民日报》 ( 2007-05-28 第01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开栏的话
  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具有超越一般市场价值的战略地位。我国“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在未来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该领域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一战略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

  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首要动力。本报从今天起开辟“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专栏,陆续介绍我国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经验。


  本报广州5月27日电 (记者赖伟行)南国仲夏,坐落于广州经济开发区的广州数控产业化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之中,2010年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床数控生产、研究和培训基地。届时,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SK系列数控系统的年产量将达到8.8万套,年产值达20亿元,有望跻身世界前三名;而伺服电机将由目前的年产2万台提高到20万台,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数控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过去10余年,进口数控设备的大量涌入,多家进口数控系统商不断降价促销,使得竞争愈发激烈,形成“群狼环视”的局面。广州数控在市场一浪接一浪的冲击下能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殊为不易。从集体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的广州数控,早在1991年创办时,还只是一个仅有20多人的“小不点”。通过开拓并扩大旧机床改造业务,才度过了艰难的创始阶段。

  虽然是小企业,技术力量也不强,但广州数控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我国机床行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机床的总体生产效率,持有技术的先进性,国际化的推广程度,尤其表现在产品创新方面,而国内企业的优势则在于国内市场的开拓及对本土市场的把握程度。1997年,广州数控开始转变观念,将自身定位为专业研发企业,从“跟着走”变为“跟我走”,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国内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找课题、上项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引进开发科学的工艺管理流程以及先进设备,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机床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与伺服电机。

  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和加速产业化为广州数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们紧紧抓住,先后研发生产了数字式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和普及型数控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当时此类产品都靠进口,而广州数控这一产品投入市场后,进口的同类产品价格下降了30%。不少外国公司通过销售代理谋求与广州数控合作,提出多项优惠条件,前提是广州数控停止自主品牌伺服驱动产品生产,但是这些请求都被广州数控一一拒绝。

  为何不与外国公司合作呢?广州数控副总经理陈晓涛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某机床研究所通过引进国外一家公司数控系统的整套技术,到90年代初,开发了自己的新产品,1992年这个机床研究所与国外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后,就逐步放弃了数控系统的生产、研发,结果沦为合资公司的工程配套和售后服务企业。从这个事例中,广州数控有了警醒,我国大型装备企业必须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要保住企业的创新命脉,就必须有一批高技术人才。“数控是靠脑发展的,不是靠引进生产线就可以解决问题。”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最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广州数控设备厂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流失,并且每年还不断有外地高级数控研发人员加盟。2001年,广州数控组建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现有各类研发人员350多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0%。2003年11月起,中心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重点“中档数控系统产业化支撑技术”项目,成为推动企业实力迈向新台阶的有力“引擎”。

  广州数控的研发有一个特色,为了提高速度,很多新项目都是由两个课题组并行研发。一方面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引进了内部竞争机制。

  目前,广州数控已拥有15项专利技术,主持、参与制订了6项行业标准。现在,该公司的产品实验室已达到国家机床检测中心的测试水平。广州数控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在销售总收入中的比例达7%以上。

  为满足国内外机床厂家的二次开发要求,近期广州数控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开发采用奔腾级处理器的加工中心系统上。其中,由公司自主开发的21MA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操作简单,实现了高速控制,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自主创新结出硕果。广州数控已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研发、制造和营销的管理模式,拥有国内最齐全的数控系统系列产品,近3年来共有10种新产品投入生产。由于经济型、普及型系统产品性价比高,广州数控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2006年,公司产销数控系统3.6万台套,产销量占国内同类产品的50%。今后,广州数控将从经济型市场向中高档市场进发,力争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监管 直面挑战(热点聚焦)

证券时报记者 袁立波 程 林 邬 敏

     《人民日报》 ( 2007-05-28 第14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今年以来,股指不断创出新高,市场上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对证券监管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维护好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为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本报今天刊发一组报道,希望能引起相关方面的思考。
                                  ——编 者


  5月23日,证监会公布对天山股份高管人员利用内幕信息牟取暴利行为的处罚决定——

  天山内幕交易案始末

  3年前,作为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高管人员的前副总经理陈建良,利用尚未披露的公司内幕信息,违规大肆买卖自家公司股票。这起利用内幕交易牟取暴利的行为没有逃脱处罚:5月2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对陈建良的处罚决定,罚款20万元,并实施5年的市场禁入。

  据了解,这是中国证监会近年来查处的首例上市公司高管利用内幕信息牟取不当利益的案件。

  高管违规交易

  在信息披露前买入股票165万股

  事情还要从2004年6月说起。当时的天山股份是德隆旗下的重要上市公司,其第一大股东为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6月24日,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天山股份5100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给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由此,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将持有天山股份5100万股,占天山股份总股本的29.42%,成为天山股份第一大股东。

  在资本市场中,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往往意味着重大资产重组的发生。这对上市公司而言,将构成重大利好的预期。表现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经常一飞冲天,涨势惊人。作为天山股份高层管理人员之一的陈建良,却在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前后,信息披露之前,大肆买卖天山股份自身的股票,以牟取暴利。据了解,2004年6月21日至2004年6月29日之间(股份转让的信息披露日为2004年6月29日),陈建良合计买入天山股份股票164.6757万股,卖出19.5193万股。

  根据2004年6月下旬天山股份二级市场的市场价格,陈建良当初买入164.6757万股、卖掉19.5193万股之后所剩下的约145万股股票,其持仓成本约在7元左右。此后,天山股份的股价一度下挫,在低位徘徊两年多时间。但从去年年底,天山股份股价开始发力,到目前的市价已在11元左右。

  监管层严厉处罚

  知情人员不得在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卖该证券

  陈建良的内幕交易行为发生在2004年,根据当时的《证券法》的规定,包括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在内的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不得在涉及证券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陈建良作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却利用公司内幕信息买卖自身股票,无疑违反了以上证券法规的相关规定。5月2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行政处罚决定:陈建良的行为违反了原《证券法》规定,构成了内幕交易行为。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陈建良罚款20万元,同时决定对其进行5年的市场禁入。

  针对此案,证监会强调,内幕交易是严重的证券违法行为,对证券市场危害甚大。证监会对内幕交易行为将继续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杭萧钢构的违规信息披露案、上投摩根的老鼠仓案、威尔科技的股价异动案……随着股市的火爆,各种案件也不断出现

案件引出的监管话题

  股价异动应及时反应

  事件回放

  威尔科技是一家以医疗保健设备为主业的中小板公司,去年每股收益已下降93%,今年中期更是预计出现亏损,但从4月23日到5月16日短短13个交易日内,它的股价却暴涨七成多。据查,这与珠海经济特区西海集团在买入威尔科技股票过程中涉嫌违规行为有关。5月18日,深交所约见威尔科技和西海集团主要负责人,要求其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和交易行为。

  继4月19日限制上海一个个人账户后,上证所日前再次宣布对4月30日交易中扰乱市场秩序的两个个人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

  专家观点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

  我国资本市场是个新兴的市场,要防止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从目前的技术和法律角度来说,还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但管理部门可以抓住一些典型案例,加大查处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在上市公司一出现股价异动、重组异样的时候,就开始质疑,这种质疑可以定期进行,不见得要完全查清楚再做。这其实就是促进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更加公平。

  目前,我们在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异动的时候,往往只公布是什么地方营业部在大举买入卖出,其实,可以进一步披露是什么机构、个人在买卖,进行更细致的披露,增加信息披露的内容。

  亟须建立公平交易秩序

  事件回放

  近日,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原基金经理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上投摩根于5月16日免去唐建在公司担任的一切职务,并予以辞退。

  上投摩根披露,公司在积极配合监管机构调查的同时,对唐建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查证,发现唐建涉嫌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违规投资活动。

  专家观点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琼:     

  目前,管理层不应该过分关注市场泡沫的问题,更应该关注的是建立“公平交易秩序”,严格查处内幕交易,就像上投摩根老鼠仓这一类问题,这种不公平会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对于一些在重大事项披露前后存在股价异动的公司,要严厉查处,在我看来,像部分在停牌方案公布之前就已经大涨的公司,其相关方案就不应该通过。但事实上,这类情况一再上演。

  查处不规范信息披露应更严厉

  事件回放

  今年2月15日,杭萧钢构发布公告,宣称签订了一笔价值300多亿元的境外项目——这一数字相当于该公司2005年营业额的逾20倍。而在此前三天,公司的股票价格从2月12日4.24元开盘,相继出现10个涨停。

  据查,杭萧钢构“订单利好”被公司董事长提前在2月份的2006年度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泄露。中国证监会经调查认定杭萧钢构在安哥拉住宅工程合同信息披露方面违反了有关证券法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有人在这起事件中涉嫌犯罪”,决定对杭萧钢构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同时将有关证据及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专家观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

  目前,由于股权激励、大股东和高管持股等原因,上市公司有做高股价的动机,监管部门查处信息披露不规范行为是很好的,而且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

  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对此类涉及不规范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的问题,查处都是非常严厉的。目前监管部门对杭萧钢构问题的处理还不够,它涉及的不是违规的问题,而是资本市场的重大犯罪问题。对这一类问题,监管部门第一是应该加大力度,查处一个让市场知道一个,以达到威慑的效果;第二是应该扩大查处范围。

  虚假重组应积极防范

  事件回放

  前几年德隆、科龙、托普等案例的相继曝光,对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损害。这些重组大多在债务、劣质资产上做文章,使上市公司表面盈利。还有的收购人在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后滥用控制权力,违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掏空”上市公司,或者利用收购制造二级市场炒作题材。在当前市场已经转好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这些情况重演,尤其引人关注。

  目前,证监会已出台新的《收购管理办法》,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收购活动的监管从过去的事前审批转变为适当的事前监管与强化的事后监管相结合,防范和化解恶意收购人进入上市公司后造成危害。

  专家观点

  上海市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

  资本市场上的虚假重组有以下特点,第一,虚假重组常和内幕交易、操作股价联系在一起;第二,媒体报道的虚假信息大量增加;第三,大量的虚假重组信息最早是通过小众媒体传播的,例如QQ群、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等,其不可控性、隐蔽性大大增强;第四,大量没有投资咨询资格的公司或者个人,传播虚假重组信息进行欺诈,甚至合同欺诈。在很大程度上,市场泡沫就是由上述行为引起的,对此,应该提高反应速度,加大查处力度。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猪肉涨价与个人理财(金海观潮)

午 言

     《人民日报》 ( 2007-05-28 第14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经济发展总会有高低起伏的周期性变化,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动,投资理财策略应根据形势及时调整
  过去一周,环顾各个市场,“涨”声一片。资金的价格——利息年内第二次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破7.66关口;股市持续保持强势,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近期尤其受到关注的,是猪肉在全国范围内的涨价。

  面对猪肉价格上涨,也许多数人的反应是今后买肉要多花钱了。然而,朋友小刘的想法却别出心裁。他首先想到,会不会有上市公司从猪肉涨价中受益。搜索一番后,并没有找到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公司。继而看到猪肉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于是又寻找与玉米种植及饲料加工相关的上市公司。

  不知道小刘最终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品种,然而,他这种积极理财的思路却值得借鉴。经济发展总会有高低起伏的周期性变化,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动,投资理财策略理应根据形势及时调整。有专家分析,前几年消费品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的情况已经不再,未来消费物价仍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如何应对当前物价和利率的上升趋势,是与每一位投资者都相关的问题。

  “广开财路”,永远是投资理财的硬道理。当下,常见的理财方式有储蓄、保险、国债、股票、基金、外汇、房地产、珠宝等等,每种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物价上涨阶段,实际利率很低,储蓄、债券等消极性投资显然不能有效抵御价格上涨的风险,资产价格却往往会有明显上升。这一两年里,大量储蓄资金流入股市,正反映出人们积极理财的要求。当然,这其中也要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未来生活计划,看到股市走牛就将手中的钱一股脑儿都投进去,未必是上策。

  物价上涨,意味着手中持有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然而,如果理财得当,投资者同样能从物价上涨中获益。将小刘的思路推而广之,那些定价能力比较强、涨价空间比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往往能从物价上涨中分享到更多。比如消费必需品,这类产品具有需求刚性,企业定价能力强,能够根据成本变化迅速调整产品价格;再比如金银珠宝首饰、建材等消费升级型产品,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也会有较大的涨价空间。数据显示,2006年这两类产品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一般商品。投资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物价上涨的得益者。

  善用新的理财工具,也是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持续加息,个人住房贷款者的负担日渐沉重。事实上,目前多家银行已推出个人房贷固定利率产品。这些产品在约定的期限内利率固定,就不用担心利率政策的调整给自己带来影响了。由此可见,虽然市场运行趋势我们不能左右,但只要善于学习,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同样可以将风险有效控制。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控烟办专家表示
北京奥运拒绝烟草



     《人民日报》 ( 2007-05-29 第11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白剑峰、王君平)“无烟奥运”已经纳入绿色奥运的理念,“无烟奥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国家控烟办公室杨焱研究员今天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08控烟新闻高级研讨”上进行了解读,北京奥运场馆实行无烟政策,奥运会赛场的所有室内场所和所有室外奥运会赛事场所,包括观众看台、竞赛场地和所有的进出口通道,都在禁烟之列。此外,禁止奥运会赛场烟草相关广告及烟草赞助、促销和销售活动。
  据介绍,“无烟奥运”的综合性干预主要有:制作禁烟标志在无烟场所的显著位置摆放、张贴,在门票、信笺、请柬、传单、节目单、手册、海报上加注禁烟标识;对政府官员、媒体、奥运会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无烟奥运”政策培训;奥运城市的政府办公场所、医疗机构、学校为无烟单位,大力倡导政府公务员、医务人员和教师带头不吸烟、不敬烟,主动戒烟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国产最大集装箱船出坞



     《人民日报》 ( 2007-05-29 第06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图为国内生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沈文敏摄

  本报上海5月28日电 (记者沈文敏)今天,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艘8530TEU(标准集装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上海顺利出坞,这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最大一艘集装箱船,可一次性装载8530标准箱。它标志着我国成为继韩国、日本、丹麦后第四个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国家。
  据了解,这艘超大型集装箱船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海集运公司建造的5艘同类型船舶中的第一艘,也是国际航运市场中具有先进水平的第六代超巴拿马特大型集装箱船,载重量10.1万吨,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称
今夏京津等地区仍缺电
全国总体电力供需平衡


     《人民日报》 ( 2007-05-29 第06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冉永平)国家电网公司今天在此间召开的迎峰度夏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上透露,今年夏季,我国各区域电网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高峰时段和局部地区电力仍然紧张。其中,京津唐、上海、重庆、山西、辽宁等电网仍存在一定电力缺口。
  据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介绍,今年以来,该公司供电区域电力需求增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幅较大。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公司区域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将再创历史新高。这位负责人也表示,虽然受高温天气、水库来水、电煤供应、大机组异常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计局部地区和高峰时段将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但是,通过跨区跨省电能调剂,各区域电网电力供需还是基本能够平衡。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核电耀华夏(国企典型)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自主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欧阳洁

     《人民日报》 ( 2007-05-29 第02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4月22日,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机组在第三个循环周期中连续安全运行463天,刷新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所属核电站安全运行纪录。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者中国核工业集团见证了我国核电工业发展的历程。秦山一期、二期、二期扩建工程、三期,二十余寒暑真实地记载了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辉煌跨越。“惟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才能实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深有感触。

  秦山书写核电自主典范

  作为我国核工业的主力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控股和参股了我国所有核电项目。

  16年前,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并网发电,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首座核电站的国家。

  2004年5月,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建成。“如果说秦山核电站实现了中国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秦山二期则是核电国产化的重大跨越。”康日新说,“这种跨越是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的跨越,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跨越。”据介绍,到2011年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将全面建成,届时4台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60万千瓦。二期扩建工程的建成也将中国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由55%一举提高到70%以上。

  通过秦山一期、二期工程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中国核工业集团全面掌握了第二代压水堆核电站的工程设计和设备设计技术。秦山三期通过“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式,成功引进了重水堆核电站建设项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技术人员大胆地进行设计变更和技术改进,其中21项技术改进被采用,创造了十余项同类型核电站建设的世界纪录。

  全程参与建设秦山一期、二期、二期扩建及三期工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逐步掌握了核电自主建设的核心技术。

  核电带来清洁环保

  核无小事,核安全是核工业发展的生命线。自上世纪80年代建设核电站以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编制了管理规程和《职工工作守则》、《工程建设安全文明管理手册》等行为规范准则。“安全无借口”、“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等理念深入人心。

  健全的制度为核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据统计,我国核电站已安全运行67个堆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核级事故。政府和企业分别独立进行的长期监测数据同样显示,秦山核电基地并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核电是一种清洁、经济的能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发展核电也有效减轻了环境和能源压力。截至2006年底,我国大陆核电站累计发电约346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少燃烧1.0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5亿吨、二氧化硫89万吨。按照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届时我国每年至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96万吨。

  挑起发展核技术重担

  “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而言,发展中国核技术、建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是一个核大国,如果不发展核技术,不掌握高技术,就难以名副其实。”康日新介绍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不仅仅满足于建设核电站、发展核电产业,而是瞄准更高的目标。

  以核电为龙头的核工业产业链更加完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核技术基础、核动力、核电站运行维护、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建立了研究基地,搭建了多个技术平台。

  发展核技术的过程也是自主创新的过程。康日新介绍说,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到2020年我国核技术应用水平将得到全面提高和拓展,不但形成自成体系的新的研发能力,而且将拥有3—5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在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国际竞争力。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已明确了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经济效益翻三番,实现技术和管理两个跨越,成为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和核能发展的中坚,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特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到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人民日报》 ( 2007-05-29 第02版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30 07:29 , Processed in 0.0546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