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1月21日外汇新闻! —— 随时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日本财务省周四表示,没有规定购买债券的具体外国投资者

日本财务省官员周四表示,政府没有规定购买日本国债的具体国外投资者。当前日本财务省官员正出访国外,以促进海外投资者购买日本债券。

财务省市场金融部门主管Chikahisa Sumi就众多国际投资商将避免购买低收益率的日本政府债券进行辩驳,他称,“最好让市场来决定”谁将在持有日本政府债券中获利。

自日本货币政策官员维持短期利率近零水平以对抗通缩以来,日本政府债券殖利率明显低于其它工业国家的公债殖利率。

Sumi本周初在伦敦对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国债推销。纽约是第二个日本财务省在国外的首个永久性投资者相关会议站点。

日本财务省选择在目前进行推销与日本政府增加更多资金的需求相符。
目前国际机构仅占日本政府债券持有量的4.0%左右,其它债券均由国内需求来消化。相反,在财政预算赤字增加时期,美国需要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债来提供支持。

Sumi表示,但是日本政府对外国投资者在日本政府债券市场的参与数量并没有确定“具体的目标”。

本周初在伦敦举行新闻发布会上,Sumi称:“日本政府债券在国内销售很好,但是,更多各式投资者参与将令市场不会很容易发生震动。”

在纽约,在被问题近来日本官员指出政府不满日本升值是否将打压投资者对日本政府债券的兴趣时,Sumi则立即表示,他不会对外汇问题加以评论。

日本政府近一年没有干预汇市了,不过,市场对财务省预备购买美元干预汇市的猜测升温。日圆强劲令日本出口竞争力减弱。

对于有关部门对外国投资者大幅购买日本政府债券的抱怨,Sumi称,将于4月生效的国际投资者购买日本政府债券免除税收的相关手续和文件将令债券更具吸引力。

他称:“目前购买日本政府债券很容易。”另外,在今年4月,政府将允许外国企业和信托基金持有通缩指标的债券。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OPEC原油出口净收入05年有望接近3450亿美元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欧佩克今年的原油出口净收入有望接近3450亿美元,较2004年略微上升,同2003年相比则大幅增加了42%。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称,欧佩克原油出口净收入自2003年起大幅成长,主要是因为油价和出口的双重增长。

经通胀调整后的欧佩克原油出口净收入曾在1980年达到顶峰,为5562亿美元。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同时表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今年原油出口收入预计在欧佩克成员国中首屈一指,达到1138亿美元,略低于去年。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OECD表示,日本现在经济环境为数十年来最佳时期

经和组织(OECD)20日表示,日本经济环境为数十年来最佳时期,归功于企业盈利增加和出口强劲,但同时伴随着通货紧缩与高额财政赤字。

日本目前的上升周期标志着该国自1990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后,经济开始进入第三轮扩张阶段。由于出口增加,私人部门需求强劲,以及政府支出减少,当前的日本经济相比以往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OECD日本/韩国办公室主任Randall Jones指出,其认为在商业投资继续扩大、就业人数增加并推动私人消费的基础上,日本经济将继续温和增长。根据OECD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经济05和06年分别增长1.4%和1.5%。该数据低于先前的预测,因为OECD采取了日本政府正在使用的新方法计算GDP缩减因子。

此外,OECD预计日本05和06年核心通胀率分别为0.1%和0.6%,保持了之前的预期未变。Jones表示,若日本经济06年后继续增长,这将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长的扩张周期。

报告还指出,通缩结束时间可能为期不远,但OECD担忧日本央行终结其超宽松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战略。OECD表示,日央行应该将终结这一政策所依据的核心通胀率目标上调至年比上扬1%。该组织认为,过早的调整货币政策将令日本回到通缩状态。调高核心通胀率目标也有助于控制市场对央行关于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战略的预期。

OECD认为,日本政府应延长其中期计划以在08年后缩减支出,并使用更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日本05年预算赤字有望减少GDP的0.25%,并在未来数年缩减GDP的0.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克法兰称,高企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不利

澳大利亚能源部部长麦克法兰(Ian Macfarlane)表示,高企的原油价格对全球经济增长不利。

麦克法兰称,澳大利亚国民自由党再度当选以及美国布什总统的连任延长了两国的经济强劲走势的时间。

他表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已经延后,而如果澳大利亚左翼劳工党获得选举胜利的话,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通缩。

麦克法兰表示,有充分理由预期在2005年当前的经济良好的走势、高涨的消费者信心及强劲的投资将会延续。

麦克法兰为促进澳大利亚石油公司液态天然气供应项目于21日当周访问墨西哥及美国加州。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联储可能的加息举措,支撑美元回升

近数周以来美元汇价回升,证实了市场的基本规则,即全球投资将趋向无风险收益率最高或收益率上涨最快的市场。04年末美联储提高利率水平至2.25%未逆转美元兑欧元的跌势,直至05年近数周美联储在利率方面的可能举措才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并支撑美元反弹。

分析师称,1月4日美联储公布了12月16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表示了对美国通胀的担忧加剧,因为通胀是可能导致美联储改变渐进式加息,而提高加息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当时市场关注焦点仅在美国的赤字水平,而对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反应平淡。

04年第四季度美国庞大的双赤字始终困扰着市场,即使美联储将利率水平提高至2.25%,自01年3月以来首次超过了欧央行的利率水平,但仍未阻止美元兑欧元的跌势。

05年刚刚开始数周,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美元兑欧元及日圆大幅反弹,因为美国经济增速高于许多主要发达国家,对经常帐户赤字赤字的担忧减缓。总统布什承诺削减预算赤字,美国市场对国际投资者仍具有吸引力。美联储不断提高利率是支撑美元走高的因素,但目前英国央行利率水平为4.75%,澳大利亚央行利率为5.25%,与之相比,美国2.25%的利率水平仍不及上述两国。

但比实际利率水平更重要的是上升的动力,英国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提高利率水平的决心均因经济疲弱而被抑制。同时,04年初预期的欧洲央行加息亦未实现,因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疲弱,部分人士认为欧央行降息可能是下一步举措。日本央行因通缩和经济疲弱而维持零利率水平不变。

Nesbitt Harris驻芝加哥全球货币策略师Andy Busch称,影响汇市的不是美国利率水平本身,而是趋势。其认为美国将继续加息,但是否会加速进程不得而知,对美国可能加速加息的推测着实为美元提供了支撑。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田博之称,维持经济和货币稳定至关重要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Hiroyuki Hosoda)21日表示,维持经济和货币稳定至关重要,并预计美国政府将继续执行稳健的经济政策,且对相关风险不为担忧。

细田博之是在回答有关市场担忧美国巨额贸易和经常账赤字导致美元汇价近来大幅下滑的问题时作上述表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谷垣祯一表示,他希望与美国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

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Sadakazu Tanigaki)21日表示,他希望与美国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

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20日宣誓就任第55届总统。

谷垣祯一表示,美国经济强势增长,及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强劲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蓬勃增长。

谷垣祯一希望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并希望与美国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及财政关系。

谷垣祯一称,他希望美国继续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考虑到该国巨额经常账赤字及预算赤字。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将加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与复杂性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对于央行而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将增加其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与复杂性,也将会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一国货币供给目标确定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将相应地减少国内信贷规模。因此,当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时,央行必然会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出售央行票据(即回笼人民币)来收缩国内信贷,这意味着央行在2005年仍将采取类似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从目前看,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势头还没有缓解的迹象。2004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高达115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对外贸易实现顺差319.8亿美元,顺差额超过了2003年255亿美元。在目前实行"强结汇制度"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必然会大量增加外汇储备数量。同样,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加上经济高速增长和政治稳定环境,进一步刺激了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中国。截至2004年9月份,1-9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约486亿美元。另外,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已实现部分可兑换,如QFII和外汇供给增加等。当然,对国内外市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也导致了外汇以不同方式流入中国。
  
结果是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比2003年增加了2067亿美元(同比多增899亿美元),目前外汇储备数量大致相当于GDP的35%-40%左右,这一比重还有望继续增加。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正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下,一旦当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时,央行就不得不进入外汇市场,按固定汇率买入外汇(即外汇公开市场买入),结果是外汇储备增加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基础货币也随之增加。为了消除因外汇买入引起的对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央行就必须在人民币公开市场上回笼人民币,以抵消掉先前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使外汇储备的增加恰好等于国内信贷的减少。
  
目前央行进行有相互抵消作用的人民币、外汇公开市场操作,虽然可以达到阻止货币供给增加及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等政策目标,但必然也会带来国内信贷的收缩。收缩国内信贷的结果之一是将增加人民币利率的上升压力,反过来又迫使央行买入外汇储备,这将会增加货币供给。由于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央行试图改变货币供给的努力可能会遭遇挫折。当然,由于目前中国仍实行资本管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还是能起到较为有效的作用。但是,如果假定外汇储备还将持续增加的话,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所能起到的效果将逐步递减。这至少可以说明,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将大大加大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与复杂性。
  
事实上,目前央行的本意是想削减外汇储备的持有量,但无奈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诸多因素大都游离于央行的可控制或可预期的范围之外。例如,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也会相对升值,由此有可能会降低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及抑制中国的出口增长。这样的话,就有可能阻止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因而,美元升值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央行的手脚,并显示出央行在执行本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是相当被动的。
  
值得关注的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也会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作出如下假定:如果起相互抵消作用的人民币、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对外汇储备的调整存在着一个"时滞",那么外汇公开市场买入会增加货币供给,就会扩大产出,价格也会上升。为消除这一负面影响,央行就必须出售或发行额外的央行票据(即回笼人民币)来弥补外汇储备的增加,这将使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日前,央行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类似于公开市场出售),其实就反映了这一过程。结果是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增加了人民币利率的上升压力,虽然利率上升对抑制货币信贷及投资增长过快及物价上升压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将继续存在,并会对产出及价格下降产生影响,最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对中国经济波动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了。
  
综上所述,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如何消除这一影响即适度减少外汇储备数量,是我们今后不得不面对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之一。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得从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根源入手。第一,要适度改变目前外贸进出口政策,因为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业已成为导致外汇储备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第二,改革包括强结汇制度和放宽外汇需求管理等在内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外汇供需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第三,为抑制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既要控制或降低CPI的上涨速度,以缓解人民币利率上升压力,又要谨慎调升人民币利率,使人民币利率保持低于美元利率水平,以阻止外汇的继续流入,降低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如此看来,削减中国外汇储备的工作是相当艰巨的。同样,我们也千万别小看巨额外汇储备增加的宏观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经225指数21日午盘跌0.1%,盘中抛售有限

日经225指数午盘下跌0.1%,至11272.29点,但到目前为止抛盘有限,Shinko Securities的总经理Yutaka Miura说,这要归功于美元兑日圆徘徊在103日圆一带;交易者在连续几个交易日下跌之后进行空头回补也提振了指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油商称,油价亚洲上午小幅反弹

油商称, 亚洲上午电子交易中, 国际油价小幅反弹。 北京上午10.09(02:09 GMT) , 纽约3月期油升0.17, 报47.48美元。 分析师指出, 美国原油库存升幅超出预期, 则令隔夜纽约油价下挫, 2月期油跌1.3%, 至46.91美元, 创1周新低; 3月期油亦跌1.1%, 报47.31美元。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29 23:26 , Processed in 0.0471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