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1

新华社:审计署或首次审计中央政府性债务

7月28日,审计署官网发布公告称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新华社解读称,审计署并未强调“地方”,预计将首次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

2011年,审计署首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此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约10.7万亿元。

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又对36个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显示,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

今年以来,大量分析和预测显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朝更加令人担忧的方向发展。华尔街见闻上周发布的文章显示,中国债务大省江苏可能将陷入债务噩梦,中国不良贷款大省浙江的业内人士也表示,2013年浙江的不良贷款还在不断飙升。

在这些背景之下,审计署突然出台公告也似乎暗示了某种紧急性。

下面看下新华社评论的原文: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张晓松)中国审计署官方网站28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此前,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审计署并未强调“地方”,预计将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首次进行全面审计。

2011年,审计署首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继这次“普查”之后,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又组织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抽查”。审计发现,经过两年时间,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

这两次审计结果,审计署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报告,也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今年6月,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审计报告时提出,地方债风险不容忽视,关键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

今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建议,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抓紧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1

必和必拓:铜是未来战略的关键,长期利润丰厚

尽管铜价近期内不会上涨,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仍然认为铜业务将带来丰厚的利润。

路透援引智利水星日报(El Mercurio)报道,必和必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ndrew Mackenzie说:

“铜是我们未来战略中关键的一部分,正如铁、煤和石油一样。”

“与其它商品相比,我们未来可能会更多的投资铜业,因为我们认为铜业务长期内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他表示,全球对铜的需求每年可能会增加3%。

必和必拓7月25日宣布,它们在全球最大的铜矿Escondida投资34.3亿美元建立一个海水淡化厂。Escondida铜矿位于智利,是必和必拓所控股的矿场。

5月份出任必和必拓公司CEO的Mackenzie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它正处于经济过渡期,其经济增长模式正从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

Mackenzie说:“这给铜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我不喜欢对铜价发表评论,但是我认为未来铜价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或许或再下降一点。换言之,铜价将维持在约3美元/磅。”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1

黄金净多仓增加26% 但高盛看跌黄金

美国CFTC公布的周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投资者将黄金净多仓增加26%至70067张期权和期货合约,为连续第4周增加。但高盛则认为,黄金涨势将逆转。



7月份,黄金期货上涨了8%,逼近2012年1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7月22日,高盛称黄金价格将下降。

Janney Montgomery Scott的首席投资策略师Mark Luschini表示:

黄金买家认为,美联储开始削减QE的时间将比大多数人的预期要晚。所以,7月份可以看成是糟糕年份里表现良好的月份。

上周,黄金上涨2.2%至每盎司1321.90美元,创连续第三周上涨。24种商品的标普GSCI现货指数下跌2.1%。全球MSCI指数上涨了0.3%。美国国债价格下跌了0.2%。

上周,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超过预期,再加之6月份成屋销售不及预期,市场认为美国经济尚未复苏到足以让美联储削减QE规模。

高盛商品研究主管 Jeffrey Currie在7月22日的报告中写道:

由于美国经济好转,货币政策立场将不那么宽松,[黄金]价格会下跌。

高盛预测黄金价格在明年年底将会下跌至每盎司1050美元。

美国证券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Donald Selkin说:

黄金已经有了一个强劲的反弹,但此前被套牢的人会削弱这一反弹趋势,所以现在黄金不会有太多上行动力。人们将会等待看美联储会怎么做。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1

日本6月零售年率增长1.6%不及预期

日本6月社会零售环比反弹,但是增长力度不及预期。数据后日元对美元美元走软,日经225指数开盘下跌近2%。

来自华尔街见闻即时新闻:



日本6月零售销售年率+1.6%,预期+2.1%,前值+0.8%。
日本6月零售销售月率-0.2%,预期+0.8%,前值+1.5%。

而日本大型零售商销售增长幅度高于平均水平。

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按照同店基准测算,6月日本大规模零售商销售年比增长3.5%,大大好于前一个月下跌0.4%的水平,市场预期为增长3.6%。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3

第一财经:防止国际评级机构降级,高层明确表态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

第一财经称,与政府性债务压力相伴随的,还有财政赤字率走高的压力。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层已经明确表态,要将未来的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的评级,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财政风险。

以下是第一财经的报道:

审计署昨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还有消息称,国务院26日下午发特急明电,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连续的声音令中国政府性债务这一老话题再度成为国内外焦点。
与政府性债务压力相伴随的,还有财政赤字率走高的压力。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层已经明确表态,要将未来的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的评级,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财政风险。
事实上,按照欧盟标准衡量,3%被视为赤字率警戒线。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央提出这一“硬杠杠”的原因之一在于释放信号,要求政府机关“过紧日子”。不过欧盟的经济增速远低于中国,3%对于中国来说比较保守,即便超过也不会有问题,这一数字更多是“心理尺度”。
但考虑到赤字率只针对中央财政赤字和代发地方债,因此3%的“硬杠杠”并未对平台债务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刚性约束,地方债务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政府要过“紧日子”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财政收入将不可避免地“吃紧”。与此同时,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框架下,减税、增支支持经济发展不可偏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层已经定调,要把赤字率控制在3%的“硬杠杠”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进行“降级”,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与此同时,高层强调增加赤字的余地已经不大,必须下决心进行调整。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此前曾表示,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财政悬崖为前车之鉴,以及历史上有过相对沉重的债务负担,我国必不会像预期中那样大幅增加赤字。
国际上通常用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两个数据来判断政府财政风险,即其可持续性。按照欧盟标准衡量,3%和60%分别被视为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和债务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警戒线,我国也将对此进行参考。
王雍君对本报表示,考虑到欧盟的经济增速远低于中国, 3%这一数字更多表现为“心理尺度”。他同时表示,赤字仍存在计算口径问题,目前我国的会计惯例与国际差距较大,支出的口径不可比,造成赤字的口径也不可比。此外,人为操作的空间比较大。
“把拨款作为支出的做法已经流行了很多年,这反映不出真实情况,看似政府花了很多钱,但很多拨款放出去闲置在银行,在此情况下判断赤字的意义并不大。”王雍君说。
前几年有人说货币政策没余地,财政政策还有余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今财政政策也没余地了,再扩大支出就要增加赤字。中央提出将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了防止因赤字率超过警戒线而导致“降级”,也有借鉴南欧国家无节制开支导致债务危机的因素。王雍君也说:“中央提出控制支出,如果继续扩大赤字,政府仍会管不住手脚。”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本月表示,中国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会在保持财政赤字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做一些政策微调。今年的赤字占GDP比重为2.2%,赤字规模将保持不变,但要调整结构。中央政府各部门一般性支出缩减5%,除工资外,包括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内的其他经费都要削减。
有专家对本报表示,中央提出缩减一般性支出并严禁新建楼堂馆所,实际上都指向对支出的控制,这应该是对内部的考虑。
前述知情人士也称,高层已经明确表示,由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收不抵支的情况已经出现,政府首先要自己过紧日子,进一步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来保障民生,民生支出是真正的刚性支出,对带动消费也有重要的意义。
新一轮政府债务审计
伴随着财政收不抵支的压力,还有政府性债务加剧的压力。昨日上午,审计署表示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除此之外并未透露更多信息。多位市场人士声称:“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是今年较早确定的,目前已经开始动员和培训,应该在8月初开始审计,摸清底数是主要任务。”
与上一轮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不同的是,此次审计对象为政府性债务,或许暗示审计范围将有所扩展,国家机关及中央事业单位很可能被纳入在内,甚至不排除纳入乡镇政府债务,因而将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债务审计。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审计署时指出,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要发挥审计对经济的“体检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当前,国内外普遍形成共识,相比中央政府债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谓一笔“糊涂账”,规模多大众说纷纭。按照审计署统计,2010年底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为10.72万亿元。
在今年3月底发表的《估算地方政府债务》的报告中,华泰证券估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金额2011年为13.2万亿,2012年达到15.3万亿,2013年预计在16.3万亿。招商证券早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称,2012年末地方债务余额约为15万亿,较2010年末增长38%。
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此前对本报表示:“地方政府可以负债,现在规模也不大,问题在于政府对债务的担保没有纳入法律体系。一旦真出了问题,地方政府的保证得不到清晰的法律结论,评级机构也只能估计。
一名国有银行省级分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向本报表示:“对于债务问题,首先要看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的口径是否合理,实际上各地口径并不一致。更重要的是,虽然看起来地方政府负债不少,但是资产更多,诸如国企、上市公司股权以及土地资产。”
“尽管局部存在较大的债务压力,但是问题没那么严重,中国的地方政府拥有极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防止债务风险的爆发。”一名资深评级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务之急是为地方政府建立资产负债表,确立负债红线。”
日前,本报记者在东北地区采访时,一位地级市副市长在谈及当地债务压力时谈道:“我市债务规模还在可控范围内,具体数据不便透露,但是我们测算过风险点,绝对没有到那个点。”
这位副市长向记者强调:“我们经济并不发达,事实上没有太大能力去增加负债。所有的融资都是要抵押的,而我们家底薄,抵押物不足,所以借不了这么多钱,想增加负债都很困难。
不可“刮地皮”
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近年来逐步减速,今年受经济形势影响尤为明显。上半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增幅1.5%,距离7%的预算目标低了5.5个百分点。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时坦言,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压力很大。
与中央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相比,地方财政通过房地产市场找到了增收方式。上半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36280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部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相关地方税收相应增加。
各地财政半年报也已陆续出炉,相比公共财政以及税收收入增速,土地出让收入占大头的地方政府性基金增速可谓涨势“凶猛”。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7月25日在向北京市人大汇报今年上半年北京预算执行情况时称,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63.7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年度预算的54.3%。
与税收收入占主体的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温和相比,土地出让金占大头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幅显著。上半年,北京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58.9亿元,同比增长63.0%,完成年度预算的80.0%。其中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为629.75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土地出让收入。
在经济发达省份,浙江杭州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89.05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2.09亿元,增长14.3%。同期土地出让成交总额约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535%。
尽管各地均表示,财政收入达到了时间和进度的双过半,但对地方而言,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或将更为严峻。杭州市财政局分析认为,后期要保持高水平增长,面临的压力之一就是前期房地产类收入高速增长对后期税源的“透支”。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高层在表示增加赤字余地不大,必须下决心进行调整的同时,明令不能“刮地皮”。
王雍君对本报表示,我国地方政府从去年就进入了“偿债”高峰,如果不改变目前对地方官员GDP的考核,这种举债和卖地度日的局面恐难扭转,“地方对GDP的追求有很大的动力。”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3

超级商品周期的幕后推手不是你想象?

超级商品周期结束的论调今年甚嚣尘上,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经济放缓。但近来有的研究对这种看法提出了挑战。

毋庸置疑,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举世瞩目,年均GDP增长10%左右,七年里经济规模就增加一倍,十三年里翻了三倍。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进口商品。

独立投资研究机构BCA Research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7000万吨,如今是7.63亿吨,几乎增长了九倍。铜进口量也在激增,由2000年的160万吨增至400万吨。

17年前中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每日进口540万桶。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过去十年正是中国在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如果中国真是最大的推手,那么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商品价格走低的推断就该成立。

但BCA Research首席策略师Chen Zhao最近研究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工业商品消耗量剧增之时,这类商品的价格也在上涨,其结果可能只是给人留下了“中国是商品大涨主要推动力的印象”。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口商品的速度一直很高。2007年以来,中国进口的铁矿石比21世纪初多两倍,进口铜多1.5倍,进口煤炭多了六倍。

中国进口商品的水平体现自身经济规模,即使国内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商品需求的绝对水平还会继续刷新纪录。

如果中国的需求不是商品价格疲弱的罪魁祸首,那幕后的真正推手是谁?

BCA有一幅图表值得一看。



从上图的红线走势可以看到,汤森路透/Jefferies CRB商品指数的年回报与中国的实际GDP增长关联性如何。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两者的关联性就在接近0.4的位置。

图中的蓝线部分是CRB指数与美元权重年回报的关联性。从2010年起,两者的负相关性在0.8左右徘徊。

BCA认为,这意味着,在解释商品价格方面,美元是更重要的因素。

BCA此前就怀疑,商品过去十年的牛市主要体现了美元持续下跌的影响。数据证明了这种猜测。

公共基金公司U.S. Global Investors首席执行官Frank Holmes指出,过去也出现过这种美元影响商品大趋势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美元走强,商品价格疲弱,油价一度跌到了每桶10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

但就像瑞信在本月公布的商品表现半年报里预计的,商品的价格可能不会再一致涨跌了。

下图可见瑞信总结的今年上半年石油、天然气和贵金属下跌表现。



投资者需要视供需因素而定,专注在特定的商品上。这就是U.S. Global Investors鼓励投资者多样化持有商品的原因。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4

国泰君安谈“政府债务审计风暴”:影响有限、旨在摸底

国泰君安7月28日“政府债务审计风暴”电话会议纪要
(宏观、策略、银行、地产联合解读,邱冠华主持,600方参会) 

【国泰君安债务审计风暴电话会议】

①国务院委托的五级专项全面审计;②审计从8月起将持续2-3个月;③旨在摸清底细而非追责处罚;④预计审计不会出现颠覆性结果;⑤审计之后预计会严格限制影子银行融资,逐步完善地方举债制度。行业解读:①宏观汪进:短期影响负面,中期影响有限;②策略乔永远:冲击增长预期,建议成长板块控制仓位;③地产李品科:缓解地产政策压力,对股价影响中性偏正面;④银行冠华:基本面影响有限,股价影响偏负面,但预计影响为短期而不会持久。

一、主要事件:审计署网站发布消息显示,根据国务院要求,国家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二、核心观点: ①这是一次受国务院委托的专项审计;②旨在摸底而非处罚;③预计持续时间2-3个月;④银监会同时叫停政信合作主要目的是贯彻早前财政部文件要求,次要目的是配合此次审计工作;⑤预计此次审计不会出现颠覆性结果;⑥审计之后预计会加大约束地方政府利用影子银行举债的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制度;⑦对银行股价影响偏负面,预计影响属短期而不会持久。

三、行业观点:
1.宏观(汪  进):对经济短期影响负面,中期影响为零
①短期影响负面:“稳增长”预期会下降,流动性紧张程度上升,地方政府的融资溢价将上升。②中期影响有限:地方政府的债务偿付能力不会因审计而破坏,资产端的土地没有因审计而贬值,现金流入端的税收没有因审计而减少。
2.策略(乔永远):冲击增长预期,成长板块应急流勇退
①冲击增长预期:审计启动冲击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引发了新的不确定性,降低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对A股整体估值形成压力。②建议成长板块急流勇退:钱荒再来预期加强、再融资启动和IPO重启都将使成长板块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内成长板块还可能继续上升,但是在操作上建议急流勇退,控制仓位。
3.银行:(邱冠华)基本面影响有限,但股价影响偏负面
①基本面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为利好:短期而言,审计持续时间顶多3个月,对地方平台流动性影响有限,故而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有限;长期来看,此举为摸清地方政府债务的底细,有助于化解地方存量债务风险;预计此后将出台规范举债措施,防止增量债务盲目扩张,有助于防范地方举债失控;为总理下一步制定地方支持稳增长提供有效决策依据,有助经济结构转型。②对银行股价短期影响偏负面,但预计影响的持续性不强:债务审计会激发市场对政府债务资产质量的担忧,并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心存忧虑,不过预计持续性不强。
4.地产:(李品科)债务审计事件对股价影响中性偏正面
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若其资金面趋紧,则有助于缓解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压力,有助于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因此,该事件对房地产股价的影响为中性偏正面。

附:电话会议纪要

1.    事实真相初探

1.1.    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性质是什么?
答:这是一次受国务院委托的专项审计。
①    性质是专项审计:与2011年全国地方债务审计性质类似,这是一次受国务院委托特别安排的审计,与审计署每年例行审计不同。这类审计次数不多,2011年一次,这是第二次。
②    范围较11年扩大:不同于2011年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债务审计,这次是涉及范围更广的五级审计,把中央政府及乡级政府也涵盖在内。但仍与11年那次类似,审计内容会涉及到资金投向,但政府债务形成的资产(如公路)不会在审计中涉及,因为许多资产难以进行市场价值评估。
③    特急是公文惯例:我们认为文件上的“特急”只是说需要重视处理,是公文惯例,而不是说才开始紧急做这件事情,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也有“特急”字样。事实上,我们判断早在一个月前,审计署已开始筹备该项工作,媒体报道的这周末的培训应是事先就安排好的,26日的审计培训估计已经不是第一次培训(预计第二次)。

1.2.    这次全面审计的动机和意图是什么?
答:动机和意图主要有四点。
①    舆论驱动:媒体和市场对政府性债务规模有各种猜测,给大家一个说法; 
②    客观要求: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中央需要先摸清底细,为接下来稳增长还是调结构提供决策依据:是还能继续依靠地方投资实现稳增长,还是这有可能加速危机形成? 
③    体现重视:体现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从李克强总理上任之初随即专门去审计署视察可见一斑。
④    旨在摸底:我们判断这次全面审计的主要目的在摸底,而非查处并严惩以往地方债务的违规行为,这也是为了保证这次审计的顺利进行。对于这是上届政府的“离职审计”的说法,我们认为也不无道理。

1.3.    估计这次审计大概会持续多长时间?
答:2-3月时间。
①    预计持续时间大约2-3个月:与2011年审计的程序比较类似,我们预计8-9月进场审计,11月左右会出审计报告,也即从审计开始到审计公告约需2-3月时间。
②    对地方债务流动性影响有限:政府性债务审计期间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暂停新增举债,我们按常理估计,暂停1个季度对地方债务流动性不大,若超过半年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1.4.    与银监会叫停政信合作是否有关联?
答:有一定关联。
①    二者均受国务院统一安排:银监会和审计署的行为均受国务院安排。
②    贯彻原有文件是主要目的:银监会叫停政信合作与12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的《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的要求一致;审计署13年6月公告的2012年例行审计结果报告中也警示了政信合作的风险。我们分析认为,从中央政府角度来说,并不希望地方政府过度采用影子银行(信托)筹资的方式。
③    为审计作准备是次要考虑:持续新增的政信合作项目不符合审计氛围,也会增加审计难度;银监会这时候叫停政信合作也有配合审计工作的目的。

1.5.    对这次审计结果有什么初步的展望?
答:预计此次审计不会出现颠覆性结果。 
①    中央债务:中央债务可能包括直接债务+铁道部+政策性银行债务,公开信息比较清楚,顶多在口径问题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论
②    乡级政府:过去十年乡级政府财政地位大大下降,乡级政府缺乏举债的能力,预计新增的量不会太大。
③    省市县三级:2011年审计工作中已经涵盖的省市县三级仍是这次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2011-2012年的新增部分。2011年审计工作公告的数据是10.72万亿元,2011-2012年受一系列控制地方政府融资规模的政策影响,地方债务增速明显放缓,这次审计结果可根据2011年专项审计和2012年例行审计结果合理推断,预计不会出现颠覆性的结果(在可预计范围内)。 
④    不存在严重低估:现行的审计涵盖范围全面,不仅包含政府直接债务(含影子银行渠道)和担保债务,甚至还包括对医院、学校的隐性担保;此外我们判断审计人员在较大规模债务上隐瞒现象为少见,地方政府能通过高超手段瞒报的也是少数,不存在严重低估。
⑤    风险可控:A.审计署公开数据提到我国地方债务余额与地方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最高的地方大约是2.16倍,而底特律达到了7-8倍,中国最差的地方的债务情况仍明显优于破产的底特律;B.政府债务偿还期限较长;C.经济增长速度显著高于美国;D.政治体制有特殊性,省市县级政府互保互助。因此,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仍在可控范围内,关键问题在于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制度仍未建立。

1.6.    审计之后监管部门下一步会做什么?
答:严格限制信托等影子银行方式过度举债,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规范举债的制度。
①    存量债务处理:政府性债务审计后为中央如何解决地方存量债务提供决策依据。若能参照美国经验,地方政府能发行市政债,将地方债务期限拉长到30-50年,存量债务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②    新增债务处理:未来地方政府如何举债是争论焦点,我们认为最终会建立类似于美国的地方债的制度。更近一点的话,对于信托和影子银行举债的方式,我们判断未来监管层将会出台和落实严厉措施。
③    地方举债制度:通过影子银行方式举债,很大的问题在于数据透明度较低,如果允许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公开市场债务进行融资,则会有较好改观。要要完成2020年GDP翻一番的增长目标,建设合理的地方债务制度是必然选择。但是我们推测预算法的推进仍滞后于预期,且无具体时间表,预计人大对地方政府发债仍存争议。

2.    行业观点汇总

宏观研究员:汪进
2.1.    本次政府债务审计对宏观经济影响?
答:短期影响负面,中长期影响中性,对预期冲击有限。
① 短期看影响负面:短期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受限而回落。原因一是“稳增长”预期会下降;二是债券市场的风险溢价将上升,“非典型”钱荒会延续,流动性紧张程度上升;三是融资对象的选择面变窄,地方政府的融资溢价将上升。
② 中长期影响中性:一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偿付能力不会因审计而破坏;二是资产端的土地没有因审计而贬值;三是现金流入端的税收没有因审计而减少。
③ 对预期冲击有限:经过6月钱荒的洗礼,News Shock(信息冲击)已经减弱,对预期的悲观方向冲击变得更为有限。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5

巴克莱:中国经济增速未来三年有降至3%的风险

如果未来三年内中国经济增速降至3%,那么铜价将暴跌60%,锌价将暴跌一半,石油将跌至每桶70美元——这是巴克莱经济学家们给出的预测。

巴克莱称,未来三年内中国季度经济增速“短暂”触及3%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彭博社报道,巴克莱分析师Sudakshina Unnikrishnan和Jian Chang在7月5日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工业产出增长放缓,且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堆积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上升,这些均对中国经济构成风险。

他们还指出,“克强经济学”的实施可能对经济造成短期痛苦,虽然其为长期经济设置了一个更健康的轨道。

中国总理李克强为控制创纪录的信贷繁荣、避免房价泡沫和加强环境保护所作的努力,也加大了中国经济放缓并拖累全球复苏的风险。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7.5%。

巴克莱并不是唯一 一家基于中国增长急剧减速建模的机构。野村预计,到2014年底,中国经济增速有三分之一的概率大幅放缓至5%以下。此外,据华尔街见闻26日报道,法兴预计,中国GDP增速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最低可能跌至3%。

不过,巴克莱的基准模型依旧是中国今明两年GDP增长7.4%。巴克莱还说,即便增速真的骤降至3%,“此后中国经济也将迅速反弹”。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6

摩根大通酝酿退出现货商品业务



当地时间7月26日本周五,摩根大通宣布,经过内部评估,决定寻找现货商品业务的战略替代品,包括替代目前仍持有的商品资产和现货交易业务。

摩根大通声明称,该公司将长期探索各方面的选择,包括且不仅限于出售、剥离旗下现货商品业务,或就这些业务进行战略合作。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将继续经营现货商品业务。

摩根大通还表示,通过内部评估再次确认将全力投入商品市场的传统银行活动,包括金融衍生品和交易贵金属,将继续扮演做市商的角色,提供流动性并向全球企业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知情者向路透记者表示,此次评估起码从今年2月就已启动。摩根大通的评估结论是,相比面临多宗监管方诉讼的风险和成本,现货商品的利润太薄。

另一个考虑退出的原因是,现货商品业务并没有提供企业客户通常需要的服务。

 

点击查看摩根大通声明。

 

本月下旬,《纽约时报》以五个版面抨击高盛利用仓库操纵铝价的报道传得沸沸扬扬。该报记者发表报告披露,高盛控制一家企业转移铝库存抬高市价。

这无疑使美国监管部门承受了巨大压力。

上周五,美联储表示,联储正在重新审视2003年的一个里程碑式决定——该决定允许受监管的银行交易实物商品。

当时华尔街见闻报道提到,虽然声明只有一句话,但这表明联储在更加严格地审视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如何运作。预计这一决策可能又要在华尔街掀起一波风浪。

本周,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大宗商品期货监管机构CFTC致信金属仓库所有者,要求他们保留运营记录。

这意味着,监管机构将在近期对这些仓库所有者的仓储运营情况进行调查。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下摩根大通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注册库金数量变化(截至7月19日),华尔街见闻的读者们应该还记得,今年4月下旬那里就发生了“金库挤兑”。

 

布丁 发表于 2013-7-29 13:07

审计署:政府性债务审计将全面开展

审计署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这则官方消息非常短,只有上述这一句话。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布丁资讯专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