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欧元大家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空仓观望   修心养息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周一文:市场的预测

    在股票市场,我们碰到最多的问题是诸如“能涨到哪里去”或“能跌到哪里去”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不经意提出的谈资,或许是认真地求索的课题,却常常实实在在地强化着我们的一些思维,即:市场的未来到底会如何?如何预测或猜测未来?现实生活中乐此不疲地探询这类问题的人也如过江之鲫,我们就常常听到有人为某次对市场正确的猜测而引以为豪。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维,为了探询和猜测市场未来趋向的“奥秘”,各种技术理论应运而生,从炒股绝技到黑马捕捉,从阴阳烛分析到指标追踪,从“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乃至正统的“宏观经济预测”等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关于预测的知识,都让投资者产生一个误解,股市操作是对预测与分析的结果进行操作。但是,连江恩理论的创始人江恩都承认,他的获利成功都是因为他的买卖规则。强调买卖规则重于预测。站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人们总想知道地平线尽头的那端是什么?站在大海边,探索的目光总是迷失在远方的水天一线之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病人家属把病人送到医院时,最先询问的是病人是否有问题,会否好,是否会死掉。但医生却并不关心这件事,把脉,量心跳、血压、检查等,最后确定打针还是输氧还是开刀还是别的。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做着该做的事,而病人家属却是焦急的等结果。家属需要的就是预测的结果,而医生却是一步步按工作顺序做着该做的事。一个业余投资者,最想搞清楚的就是手中股票会涨到哪里去,市场会涨到哪里去,然后根据这些预测进行抄底与逃顶操作。但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最主要的精力绝不会放在这类问题的探询上,他总是把“识别不同的市场态势,根据不同的市场态势制订不同的交易计划,并以严格的纪律来客观执行交易计划”作为如何操作的重点。这就象医生的工作,主要是按步就班根据对病人的检查结果,作出治疗方案。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道氏理论,知道“日间杂波”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且不去讨论人类是否有能力精确预测未来这一哲学命题,单就“风险管理、心理控制”等这些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而言,后一种思维方法会使我们对市场和交易考虑得更为周全,而从大多数投资者的交易实践来看,若根据前一种思路进行交易,投资成绩可能起伏波动很大,可以操到最低也可能抛到最高,但是却经常因为一次失误而前功尽弃。而后一种思维方法所指导下的交易则能够使我们持续稳定地赚钱。

    预测未来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预测市场是投资人的自然欲求,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市场直觉和感受后,我们是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市场趋向的,正确的投资方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正确的思维方法却应该基本一致。很多投资人,把太多的时间耗费在前者,对更本质的后者却所思甚少。而作为一个向专业级进阶的高手,必须要解决预测性操作所带来的危害。在嬗变进程中,杜绝预测性操作是走向专业的必然一步。

    大多数投资分析方法都带有预测的指向性。如波浪分析,黄金分割位、阴阳烛组合中出现如黄昏之星早晨之星等,技术指标金叉或死叉,逆反理论的疯狂等,都可以找到预测与操作的理由。因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心理,预测仅仅作为分析的可能性,导致大多数投资者没有信心做到对预测点到来的耐心准备,对于有准备而最终预测并不准确反而遭遇套牢。再说,用各种分析方法预测的结果并不一致,也同时影响着操作的正确进行。

    去年九月,我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碰到一个自称股市预测十分厉害的人,当时我的同事正在招聘一个懂股票操作的操作员,他告诉我他与别人一起在茅台20.5元进去,在50元出来,于是我问他:现在图形显示你们是最低点进去,最高点出来。那么你能告诉我具体的理由。他说:我们按当时的预测,确定20元就是底部,可以涨到50元目标。我说,现在确实见到了20元的底与目前50元的价,以你目前的分析,该股是否在这次调整后还有更大的涨幅呢?他看了许久没有声响。于是我问他是否可以看他的交割单。结果他不能拿出来。他看我们并无招他的诚意,就告辞了。事实上,茅台确实从20涨到了当时的50,但现在复权后又涨,已到了900多元。这里,假如是事实,也只能证明他的预测较准,我们公司的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水平,而我们要招聘的是能将这一段涨幅吃下来的人。

    我们常在电台上发现股评家在一个下跌的走势图形中,大胆预测接下来的走势,用鼠标往上一钩,十分潇洒。有几次确实在其预测后大盘就上涨了。但就在几个月前,某省台的某个股评家在第一次画对的基础上第二次又激情洋溢的向上画线时,股指反向继续着暴跌的走势。我无法想象一个一直来“准确的专家”,这次预测所带来的后果比之一个从来预测不准的股评家,所带来的危害要多出几倍。股市里有一个KK股问群,因为从2001年2100点头部开始抛出完美风暴开始,已害了不知多少头部狂热的追随者,他当时那篇文章还放在我的电子文档里,作为头部的警示作用。也就是从那时起,随着大盘的大跌,其不断的超级风暴让他成了网络上最搞笑的股评家之一。他几乎从不预测对,成为许多人参考的反向指标。但是,不管其准还是不准,因为他并不损失什么,或许他预测不准而操作却较成功,也并不对你的损失负责,所以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而有意义的只有你自己的准确判断与操作情况。在这个市场上,有许多人喜欢预测,并以预测成功而沾沾自喜,但看看他的交易成绩,我们却又会大吃一惊。而作为市场新手,其最感兴趣的也就是专家的所谓预测。预测对于心里没底的人,太需要了,在市场里,深谙市场的智深人士对于一般投资者最重视的预测,就象医生对待病人的结果,把其放在一边。他只是按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纪律性的操作。预测被放在并不重要的位置上。象上述的市场人士,这种预测其危害性这里不再累赘。同时,市场里的预测往往与事实相反,这是有佐证的,中央二台今日证券里有个栏目叫股市气象站,每天都有七十多家的机构对第二天进行预测,假如对2002年至2005年底的所有预测进行统计,你会发现,当天大多数看多时,第二天下跌的概率往往达到其预测的概率。也就是说当今天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预测看涨,第二天下跌概率百分之八十。当然,作为一个专业股评,其所做的工作就是预测预测再预测,他不是操盘手,他预测的准确与否与市场的获利并无多大关系,他需要的是你的相信并给其支付会员费。他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市场的功底,而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你听起来他总是对的,只要达到这个目标,他就成功了。

    不管是彼得.林奇还是巴费特都对此发表过意见。彼得.林奇是这样忠告投资者的:“一定不要预测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地方,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没有人能预测利率、经济或股市未来的走向。”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费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所以经过总结,我们认为过分看重预测是风险投资市场上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错误之一。从逻辑上讲,行情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其未来的发展,您都在一张白纸上随便划线,所以走势的选择路径繁复多变,实非书本、经验和人脑等所能管窥蠡测。能真正构筑盈利的预测,经过恰当止损过滤后的粗略准确率一般需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即便如此,预测下的主观执着还会随时导致致命风险。可以这么说:倚重预测,在世界观上是神秘主义的宿命论,在方法论上是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在值博率上是把盈利建立在极小概率上,在人的本能上迎合了偷懒和自大的天性。所以流传最广,危害最大。虽然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预测相当正确,如5.19行情中,某位股评家几乎十分精准的预测了700点的涨幅。同时量子基金的罗杰斯在2004年的1785点预测中国将有12-18个月的大级别调整,曾一石击起千重浪。还有2001年中金公司千点论,无不印证了当时的预测。但预测的正确除了带来争论外,究竟有多少投资者能够确信他们的预测将空仓保持到1000点及2005年的5-6月份?最后除了将正确的意见彻底否定外并没有任何的益处。中金的许小年自从发表千点论后,有人竟然寄子弹给他,其他的著名人士更是组成联盟进行口诛笔伐。吴敬链在央视论台上说:我们经济学家并不想预测,可是每个人都想听我们的预测,可我们的意见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最后都是两面不讨好,到处挨骂。因为预测,市场上不断有人抄底,最终被市场套牢,等到市场终于反转,发现自己虽然不在喜玛拉雅山上,却也离玉龙雪山顶不远,因为预测顶部,当你心急慌忙抛出时,一根长阳揭竿而起。

    在预测者眼里,市场会经常出现拐点,不断地与市场探讨“市场还能涨到哪去和跌到哪去,于是我们总是看到投资者在重复着抄底,被套、斩仓,再抄底的故事。

    我们否定预测,其本质就是将自己业余性的预测性操作转向专业化的科学的客观性操作。预测的精准与获利没有逻辑的必然关系。虽然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预测,即使在投资中我们需要一个预测系统来掌握将要演变的一种可能。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把这种预测当成绝对的正确的东西。需要我们利用固有的知识构筑我们的预测系统,但并不是将预测的结果当成结论。我们在学习了所有的技术分析如江恩理论、波浪理论等,都开始有了自己的预测分析系统,但最终的目的是根据这些预测分析的可能结果,构筑我们的交易系统。操作是一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预测只占到极少的一部分。对于一些纯粹将预测当成操作结论的投资者,请高度重视。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发表于 2010-4-19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早上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19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市场的预测只是树梢,交易的规则才是树根。大多数失败的投资者长期以来自作聪明、本末倒置并且痴迷不悟。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外汇市场乃至天地万物幕后真正的导演就是“无常”。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业余投资人士总是妄想“会怎样”,专业投资人士专注解决“怎么办”。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推荐:参禅三重境界

    佛教讲究的是于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解佛理的真谛。而禅宗认为对佛教教义有一个逐步理解和领悟的过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原文是:“老僧三十年前还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经过老师指点,有了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得了一个休歇之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现在的人们出于不同的立场,对这句话的解读弄得比较玄,并且说不清山呀水的和参禅念佛有啥关系。

    实际上,禅宗青原惟信大师借用了文人学画山水画的一个过程。山水画技法之所以被赋予了比较多的寓意和哲理,是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情有独钟,讲究寄情于山水之间,这种感情原本来自孔子。

    《论语》记载了一段故事,说的是孔子和几个弟子讨论人生的最高境界,子路等几个弟子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国为民等等,孔子听完不置可否。最后问道颜回时,颜回说,他最向往的就是在春天时分,几个好友放浪于山水间,尽兴之后唱着歌回来。孔子听完大加赞赏,据说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跟这次谈论有很大关系。

    既然寄情于山水之间和文人的人生境界有很大关系,那么文人们就把绘制山水画作为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途径。于是山水画的技法就成为文人必须掌握的的基本能力之一。而画出山水的神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后来人们总结山水画的技法有一个过程,最初学画,只能看到什么画什么,画的是真山真水,但画面构图杂乱,没有重点。这是第一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入门以后,山与水之间的关系已经了然在胸间,哪些应该突出,哪些应该忽略都已经非常清楚,这时的山水画虽然画的和真山真水不一样了,但却更生动地表现出山水。

    在第三阶段,山水画技法已经达到最高境界,这时画上几块石头,一湾流水就可以表达山水的神韵。类似的可以拿盆景作例子。山水盆景中实际上只用几块石头,一株树桩,实际表现的是千山万壑,气象万千的山水。

    这就是山水画的三个阶段。青原惟信大师就是拿山水画的三个阶段来比喻禅宗的参禅的三个阶段。这里只不过是把文人对山水的理解换成了对佛教教义理解的三个阶段。

    在禅宗看来,未参禅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人们的常识境界,也就是对外界的直觉性认识。随后参禅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解到“山”和“水”只是表象,甚至是幻相,一切都起于心对它们的差别认知,这已经进入到参禅境界。到最后的禅中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则是超越“是”与“不是”,能够统合外物与内心,反璞归真,这就是开悟境界了。

    实际上不止是参禅,很多方面都蕴含着这一哲理。人的一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从垂髫小儿到垂垂老者,在这个匆匆忙忙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涉世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有时候对许多事情本来是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一种盲目的信仰。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你可以明白了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但当你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时,会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最后,到了人生第三重境界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也就是说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在这时的这山这水,看在你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其中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人生就是在参禅,这是禅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推荐: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重境界,“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这是执着的境界。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虚无的境界。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淡定的境界。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29 11:23 , Processed in 0.0521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